兰台生涯中的酸辣苦甜

2013-12-25 11:24
字体:【    】 打印

(江油市档案局 张乐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从事档案工作已近七个春秋。七年时光虽不漫长,却足以让我深深品味到做兰台人的酸辣苦甜。

    2006年10月,我从统计局调到了档案局。一个自踏出校门便叱咤在经济战线23年的老兵,骤然成为一名对档案事业完全陌生,对档案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兰台新兵,其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并夹杂着失落和无奈。那时,档案部门工作条件和发展环境十分艰苦。全局在职职工12人,90%以上职工都是半路出家,平均年龄高达48岁,年工作经费只有6万元。全市单位之间档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档案保管保护条件极为简陋,档案人员变动十分频繁……,如此现状,让人对今后档案事业的发展陡升几许茫然和忧虑。

    我担任过几个单位的领导,就数档案部门办事最为艰难。难就难在档案工作不受重视,难就难在档案工作花钱较多,难就难在档案队伍人才匮乏。我到档案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和解决人员问题,解决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借4万元钱为职工发放应得福利。同事们常说,档案部门出去检查工作或办事,如果没有局领导参与,其热情度和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我的体会是:档案部门出门办事,不但要嘴勤、腿勤,还得要忍得、受得;不但要学会察言观色,还得要穷追不舍。

    既然踏进兰台这块静谧的园地,就要努力使内心变得强大,来承受因工作变化而带来的压力和失落感。看着同事们投身兰台数十年仍乐此不疲,默默无闻地努力着,兢兢业业地奉献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兰台这方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世事者,不足谋一时”。作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领航者,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手谋划发展未来。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服务大局和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力求在档案收集、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在制度、馆舍、装备、队伍等各项建设上取得新进展,让档案部门走出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在日常事务中,我常常会抽出时间,努力学习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在震后重建新馆的过程中,虽然档案局不是业主,但是为了让新馆功能更加全面、完善,使用更加方便、合理,我从书本和网络上搜集资料,打电话向同行咨询,去兄弟县、市实地观摩,就连公休假外出,也不忘去当地档案部门实地参观。记不清度过了多少无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给设计部门打过多少次沟通电话。常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一个将多兵少,人员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的单位,作为领导,更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无论是档案执法大检查,还是档案升级、复查考评;不管是民国档案抢救,还是外单位档案委托整理;不管是文件、报告、信息的修改审批,还是陈列室、宣传展板展出资料的收集审定等等,我都和同事们身临其中,加班加点。今年,为了及时做好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工作,我与一名分管副局长各负责一个片区,每天起早摸黑,顶着风雨雷电、骄阳酷暑,深入到村和社区,示范指导。

    作为兰台人,你一定要乐于清贫,淡泊名利,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5.12”地震之后,我与局内职工同吃同住,“五加二、白加黑”地忘我工作,使馆藏档案资料无一受损,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那时那刻,我更多地感受到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当我和同事们亲手将一卷卷破损残缺,鼠咬虫蛀的老档案基本恢复原状,将一堆堆杂乱无章的文件资料整理装订成一卷卷整齐规范的档案时;当我走进功能齐全,宽敞舒适的新馆,看到利用者因及时查阅到所需档案而欢喜若狂时;当档案部门主动参与到移民、林改、土地确权、新农合、新农保、工业展馆等政府中心工作之中时;当档案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时常在电视上有像,广播里有声,政府网站上有信息时;当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十二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为档案部门排忧解难,解决人员、经费两大瓶颈问题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顿时,繁琐枯燥抛于脑后,所有的辛苦、疲惫和寂寞都烟消云散。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我就要退居二线。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必须用有限的时间,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谱写兰台新篇章,贡献一名兰台人应尽的一份力量。

 

浏览次数: